在巴黎的一切似乎都該是浪漫的;即使嚴肅的教堂來到了巴黎,也都多了浪漫的元素...
巴黎市除了北部的丘陵區--蒙馬特(Montmartre)之外,其餘多屬平坦的地勢;因此位於丘陵上的一身淨白的聖心堂(Sacre Coeur),讓祂亮眼的色彩和絕佳的地理位置,格外的受遊客矚目!
(在巴黎市的一腳,遠遠的就能看到丘陵上的聖心堂)
聖心堂興建的構想,從法國大革命時便開始醞釀(1789-1799),直到了普法戰爭(1870-1871)之後加速蔓延。當時社會上保守與激進的勢力相互抗衡。而激進的巴黎公社,在戰爭損失了5萬多名社員,因此激進的公社透過議會向保守的主教,提出建設聖心堂來作為罹難社員的補償。經過幾年的協商與爭取,一座代表著“在宗教與國家復興計畫上,象徵君主體制的重整與守護羅馬的虔誠文化架構”的聖心堂,終於在1874年左右開始興建。
這座費時40年,於1914年才完工的天主教堂所使用的建材十分獨特,取自於一種白色的"石灰華"(travertine)岩石。這種岩石的成分含有獨特的方解石成分(calcite),使得岩石在遭遇雨水時,能分泌出一種白色物質保護外牆,使得教堂的外觀永遠純淨潔白;而這潔白的外觀,更讓祂獲得了「白教堂」的封號。
(不知是聖心堂襯托了藍天的藍,還是藍天襯托了聖心堂的潔白...一整個感覺很艷麗!)
和其它古老的教堂相比(聖母院等),聖心堂的年紀雖然年輕許多,但祂脫俗的氣質與地理環境吸引了大量的遊客聚集於此。當然,馬桶就是其中之一
前往聖心堂的交通十分便捷,從地鐵站Anvers出站後,往北循著蜿蜒的小巷走上20分鐘左右就可以到達。就算分不清楚東西南北也不用擔心,只要記得往地勢較高的丘陵地前進,或者跟著人潮走的懶人旅行法,皆可以順利抵達聖心堂。 喘呼呼的登上聖心堂的石階之後,走進去教堂休息片刻並體驗那股寧靜是一定要的,不過當時裡頭禁止拍照,所以那股寧靜只能意會不能"圖傳"了!
(階梯上有著街頭藝人駐足表演呢!)
(聖心堂門上兩尊騎士像;一個是聖女貞德,另一個則是聖路易)
位於教堂後(北面)的帖特廣場(Place de Tertre)是蒙馬特山丘上另一個值得晃晃的好地方。在遠離塵囂的蒙馬特丘陵區,曾經聚集過許多著名的畫家:畢卡索、達利、雷諾瓦等。雖然他們早已過世多年,但他們引領的藝術氣息在此地成功的蔓延;所以在帖特廣場裡,依舊可見許多藝術家辛勤的創作著。說不定,裡頭存在著尚未發跡的"新"畢卡索呢!
(等待遊客上門的素描藝術者)
(另一側則是油畫區,畫家辛勤的創作著)
(女藝術家也是不少呢!)
海拔高度僅一百公尺多的蒙馬特丘陵區,讓顯眼的聖心堂同時讓人感覺親切。迷失在處處都是華麗古蹟的巴黎市之後,登高感受聖心堂脫俗的氣質實在是番難得的感受!
參考資料
維基百科
留言列表